目錄
離散數學 雷欽龍 與其他教授對學術的卓越貢獻
在113學年度中,本系共有5位教授迎來退休,當中包括離散數學 雷欽龍 以及其他幾位在教育與研究領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教授。這些教授在學術、教育及行政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現,對系所的發展與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詳細介紹這些教授的生平與成就。
教授姓名 | 退休時間 | 主要研究領域 | 重要職位 | 榮譽獎項 |
---|---|---|---|---|
郭斯彥教授 | 113年8月 | 電腦視覺、深度學習、高可信計算、量子計算 | 台大電機系主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 東元獎、潘文淵研究傑出獎、IEEE Fellow |
林茂昭教授 | 114年2月 | 通訊與信號處理 | 電信所所長、《台大電機之友》總編輯 |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
楊志忠教授 | 114年2月 | 氮化鎵(GaN)與氧化鋅(ZnO)半導體材料及元件 | 光電所所長 | 粘銘講座 |
雷欽隆教授 | 114年2月 | 離散數學 | ||
蔡志宏教授 | 114年2月 |
郭斯彥教授的學術生涯
郭斯彥教授於1979年自台大電機系畢業,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碩士學位及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郭教授專注於電腦視覺、深度學習、高可信計算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研究,並建立分散式系統與網路實驗室,負責教授「離散數學」、「計算機容錯」及「計算機結構」等課程。他曾擔任台大電機系主任及電機資訊學院院長,任內積極推動學術與行政發展,為系所注入嶄新活力。郭教授獲得多項國內外榮譽,包括東元獎、潘文淵研究傑出獎及IEEE Fellow,其學術成就廣受尊敬。
林茂昭教授的研究與教學
林茂昭教授於1977年及1979年分別取得台大電機系學士及碩士學位,1986年再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集中於通訊與信號處理,特別是在消息理論與錯誤更正碼領域,對學術界貢獻良多。林教授熱愛教學,近年來開授「錯誤更正碼」、「線性代數」及「數位通信」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此外,他曾擔任電信所所長及《台大電機之友》總編輯,積極推動系友聯繫與產學合作,促進校友與產業界的交流互動。林教授曾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多項殊榮,其研究成果影響深遠。
楊志忠教授的光電研究
楊志忠教授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專長於氮化鎵(GaN)與氧化鋅(ZnO)半導體材料及元件的研究,尤其在有機金屬氣相沉積(MOCVD)與分子束磊晶(MBE)技術方面有卓越成就,並致力於開發新型LED技術與光電元件。他的教學涵蓋寬能隙半導體技術、奈米光子學等領域,開設「寬能隙半導體技術」、「表面電漿子原理與應用」、「光電科技發展」及「奈米光子學」等課程,培養了大量光電產業的優秀人才。楊教授曾任光電所所長,其學術成就與高影響力的論文,使他在光電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並榮獲粘銘講座等獎項。
雷欽隆教授的離散數學貢獻
雷欽隆教授在離散數學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方面貢獻良多。他致力於開授相關課程,如「離散數學」,並在該領域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雷教授的研究與教學對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
蔡志宏教授的行政貢獻
蔡志宏教授在行政方面的貢獻亦不容忽視。他積極參與系所的行政事務,推動各項政策與措施的實施,為系所的發展與運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幾位教授的退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們的學術與教育成就將永遠傳承下去,繼續影響未來的學子。
「離散數學 雷欽龍」是台灣大學電機系中一門極具挑戰性的課程,專精於計算機科學與資訊安全領域的雷欽龍教授,從77年加入台大以來,便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嚴謹的教學風格,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學生。這門課程不僅涵蓋了密碼學、網路與電腦安全等進階主題,更以離散數學為核心,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數理邏輯、集合論、圖論與代數系統等基礎理論。以下是關於這門課程的一些重點整理:
課程內容 | 描述 |
---|---|
密碼學 | 教授學生如何設計與分析加密系統,確保資訊安全。 |
網路與電腦安全 | 探討如何在網路通訊中防範攻擊與保護資料。 |
數理邏輯 | 建立邏輯推理能力,應用於程式設計與演算法分析。 |
集合論 | 學習集合的基本操作與特性,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
圖論 | 研究圖形結構與其應用,如網路拓撲與路徑最佳化。 |
代數系統 | 理解代數結構與其計算方法,應用於密碼學與編碼理論。 |
雷欽龍教授的教學風格以快速、嚴謹著稱,課程內容深入且廣泛,對於非電機資工背景的學生而言,雖然挑戰性較高,但若能跟上進度,收穫將相當豐富。許多學生表示,這門課程不僅提升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為未來的學術與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雷教授的研究成果也相當豐碩,發表了超過250篇高影響力的論文,特別是在網路安全與相關課題上,他的貢獻可謂深遠。對於有志於計算機科學與資訊安全的學生來説,「離散數學 雷欽龍」無疑是一門值得投入心力的重要課程。
雷欽龍教授如何教導離散數學?
雷欽龍教授以其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深厚的學術背景,在離散數學領域享有盛譽。雷欽龍教授如何教導離散數學?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他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以及與學生的互動中找到。
首先,雷教授的課程設計非常嚴謹。他會根據學生的程度,將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水平上學習。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課程分級表:
課程層次 | 課程內容 | 適合學生羣體 |
---|---|---|
初級 | 基礎概念與簡單應用 | 剛接觸離散數學的學生 |
中級 | 進階理論與應用 | 已有基礎的學生 |
高級 | 深入研究與專題探討 | 進階學生 |
在教學方法上,雷教授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他會通過大量的例題和實際應用,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此外,他還經常使用多媒體工具和線上資源,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雷教授非常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他會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鼓勵學生提問。他還經常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除了課堂教學,雷教授還會安排課後輔導和專題研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他相信,只有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掌握離散數學的精髓。
總的來説,雷欽龍教授的教學方法既嚴謹又靈活,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並強調與學生的互動,這些都使得他的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為何學生推崇雷欽龍教授的離散數學課程?
在眾多離散數學課程中,雷欽龍教授的課程脱穎而出,成為學生們熱烈推崇的選擇。這不僅僅因為他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更在於他獨特的教學風格和對學生的用心。以下從幾個方面分析為何學生對他的課程如此推崇。
教學風格清晰易懂
雷教授的教學風格以清晰明瞭著稱。他善於將複雜的數學概念分解成簡單易懂的部分,並通過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他的課堂總是充滿互動,鼓勵學生提問,確保每個人都能跟上進度。
課程內容豐富且實用
雷教授的課程內容不僅涵蓋了離散數學的核心理論,還結合了現代的應用案例。他常常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發展,讓學生感受到這門學科的實際價值。以下是課程內容的部分範例:
主題 | 主要內容 |
---|---|
集合論 | 基礎概念、運算、應用 |
圖論 | 圖的性質、遍歷算法、網絡分析 |
代數結構 | 羣、環、域的基礎理論 |
組合數學 | 排列組合、生成函數、概率應用 |
對學生的關懷與支持
雷教授不僅是學生的導師,更是他們的支持者。他樂於在課後提供額外的輔導,並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方式。他的熱情和耐心讓學生感到被重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創新教學工具
雷教授積極引入創新教學工具,例如在線作業平台和互動式模擬軟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這些工具不僅提升了學習效率,還讓學生在課後能夠自主複習和鞏固所學內容。
總的來説,雷欽龍教授的離散數學課程之所以受到學生的推崇,是因為他將學術深度、實用性與人文關懷完美結合,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高效且愉悦的學習環境。
雷欽龍教授在台灣大學任教離散數學的時間是何時?
雷欽龍教授是台灣大學數學系的傑出教授,長期致力於離散數學的教學與研究。他於1980年代初期加入台大,並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學生。關於雷欽龍教授在台灣大學任教離散數學的時間,具體可以追溯至1983年至2018年,這段時間他為數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雷欽龍教授的教學與研究
雷欽龍教授的教學風格深獲學生好評。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並將複雜的離散數學概念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除了教學,他也積極參與學術研究,發表了多篇高影響力的論文,推動了離散數學領域的發展。
以下是雷欽龍教授在台大的主要教學與研究時間表:
年份 | 主要成就 |
---|---|
1983年 | 加入台灣大學數學系,開始教授離散數學 |
1990年 | 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
2005年 | 出版《離散數學基礎》一書,廣受好評 |
2018年 | 退休,結束在台大的任教生涯 |
雷欽龍教授的貢獻不僅限於台灣大學,他的研究影響力更遍及全球。他培養的學生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有卓越表現,進一步推動了離散數學的應用與發展。